來源:山東衛視汽車借款《山東新聞聯播》
  齊魯網11月10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《山東新聞聯播》報道 之前,記者報道了東平農民於世峰盲目擴大規模流轉土地、資金鏈斷裂、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的事情,這在各地土地流轉過程中並不是個例。那麼,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結婚的這個“度”,究竟該如何把握呢?
  這個秋天,濟寧市汶上縣義橋鎮東徐汽車借款村的種糧大戶徐恩偉輕鬆了不少。他把手中的500多畝流轉土地分出去了一半多,只留下200多畝自己種植。
  “地多了農村達不到那麼大的資金,像俺這兩個汽車借款人種植,不超過300畝地,200多畝地正合適。平常俺倆就能幹這些活,要是真忙了雇人也好雇,最好是根據個人的能力種地。”濟寧市汶上縣義橋鎮東徐村種糧大戶徐恩偉說。
  根據個人的能力種地,也是汶上縣供銷社主任徐峰的觀點。幾年來,他們對全縣6000多名種糧大戶,20多萬畝流轉土地進行了走訪和調研,結果顯示,種植規模在20畝到300畝之間的種植戶經濟效裝潢益往往是最好的。
  濟寧市汶上縣供銷社主任徐峰告訴記者,遇到極端天氣的時候,包地大戶雇人也不一定能雇著,如果遇到陰雨天氣,晾曬都沒地方,所以容易發生霉變。
  徐主任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以一畝地700元的流轉費用計算,加上農藥、化肥、種子、人力等成本,種植一年的成本在1568元左右。正常年份,收穫的玉米小麥大約能帶來2000多元錢的收入。二者相減,就是農民的純收入。但如果經營規模過大,生產成本每畝會提高200元左右,利潤隨之下降。
  “如果大於300畝,涉及的人員、勞動力、機械的配比還有一些客觀的自然因素,相比較要增加的繁瑣的多,很可能使你精力顧不過來,或者說你條件有限,導致面積增大了不一定增產,不一定增效。”徐峰說。
 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,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流轉,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。但對於適度規模經營的面積,並沒有做明確要求。
  “各地還是應該因地制宜,從各地的實際出發,合理的進行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,特別是不能盲目的追求過大的規模化經營。”山東省委黨校教授郭振宗說。
  專家指出,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,規模化種植更是現代農業的前提,一方面,要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,另一方面,要健全為農服務體系、保障體系,確保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     (原標題:土地適度規模種植 “度”如何把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30iamx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